戴德生

「假設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不,不是中國,是基督。我們豈能為祂做太多?我們能為這寶貴救主做再多嗎?」

戴德生出生於英國約克郡巴恩斯利的一個基督徒家庭,父親戴雅各是一名藥劑師,母親賀美亞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儘管家境信仰深厚,戴德生年少時曾背離基督教,甚至對信仰產生懷疑。直到17歲時,他讀到一本宣教小冊子後,深受感動,重新歸信基督教,並決心奉獻自己成為傳教士。1849年12月,他立志要前往中國傳教,這一決定成為他日後偉大宣教事業的起點。


為了更好地準備自己,戴德生積極學習多種語言,包括中文、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同時,他接觸到當時的普利茅斯弟兄會,從中學習到了「信心傳教原則」,即完全依靠神的供應來進行傳教工作,而不向外界募款或尋求財務支持。這一原則成為他以後在中國傳教的重要理念之一。


1851年,戴德生搬到英國赫爾的一個貧民區,擔任一位醫生的助手,這段經歷不僅磨練了他在艱苦環境下的生活能力,還讓他在貧窮社區中學會如何傳福音。他也繼續與弟兄會保持聯繫,並通過深入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對中國的狀況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853年,年僅21歲的戴德生受中國傳教會派遣,首次前往中國,並於次年抵達上海。當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他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愚昧。儘管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面對困難,但親身經歷戰爭的危險讓他深感震撼。在這段期間,他逐步適應當地生活,學習中文並嘗試傳教。然而,他很快發現,當他穿著西式服裝在街頭講道時,很多中國人對他的福音小冊子毫無興趣,反而只關注他的外表。


意識到這樣的傳教方式效果有限,戴德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改穿中國傳統服飾,並蓄起辮子,以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他還改變了飲食習慣,開始吃中國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消除與當地人之間的文化隔閡。這一舉動在當時外國人的圈子裡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但戴德生堅持認為這是與中國人建立信任的關鍵。


1855年,戴德生在上海遇到了蘇格蘭宣教士賓惠霖,兩人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賓惠霖是著名的佈道家,經驗豐富,對中國的傳教工作有深刻的見解。兩人經常一起出外傳福音,並嘗試將醫療與傳教相結合,這使他們的宣教工作更具成效。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兩人面臨的困難逐漸增加。傳教物資被燒毀,當地政府對傳教士的活動也有所限制,這讓他們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1857年,戴德生接受了英國慈善家喬治·慕勒的資助,前往浙江寧波,並在那裡建立了「寧波差會」。此時,他已經在中國傳教幾年,逐漸積累了經驗,並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宣教基地。1858年,他與21歲的戴馬利亞結婚,兩人一起投身於中國的傳教事業。然而不久後,戴德生的健康出現問題,不得不於1860年返回英國休養。


在英國的這段時間,戴德生並沒有放棄他對中國的使命。他一方面休息並繼續醫學學習,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斷思考和禱告,反思中國傳教的策略和方向。1865年,他在英格蘭布萊頓度假時,再次受到感召,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前往中國內地的傳教組織,這就是後來著名的中國內地會。同年,他發表了小冊子《中國屬靈需要的呼聲》,呼籲更多的宣教士加入中國內地傳教的行列。


1866年,戴德生帶領第一批16名宣教士,乘坐蘭茂爾號帆船再次前往中國,開創了中國內地會的歷史。內地會的宣教工作迅速擴展,從浙江杭州為基地,逐步向中國內地其他省份擴展,內地會也成為日後中國傳教運動中的重要力量。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戴德生不斷擴展內地會的工作,並成功吸引了數百名來自英國、美國和北歐的宣教士加入。到他去世時,內地會的宣教士數量已達828名,福音也傳遍了中國18個省份。戴德生的「信心原則」對後世的傳教士和福音派教會影響深遠,他的工作奠定了中國基督教會的基礎,成為全球宣教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James Hudson Taylor was a British missionary and the founder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CIM), now known as OMF International. Born in 1832, Taylor dedicated his life to spreading the gospel in China, a country that was largely closed to foreign missionaries at the time. Taylor's approach to missions was revolutionary. He adopted Chinese dress and customs to integrate more fully into the culture, believing that this would allow him to connect better with the local people. His deep commitment to sharing the Gospel led him to travel extensively throughout China, often in difficult conditions.


Taylor faced numerous hardships, including financial struggles, health issues, and the loss of loved ones.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he remained steadfast in his mission, believing that his sacrifices were worth it for the sake of saving souls. He believed that through personal sacrifice and a genuine lov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he could demonstrate the message of Christ. His work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a vast network of missionaries in China, and h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raining many of them. By the time of his death in 1905, Taylor had seen thousands of Chinese converts, and his legacy continued to influence Christian missions long after. This quote displayed his life commitment to the gospel, “The Great Commission is not an option to be considered; it is a command to be obeyed.”